▲中原解放紀念館莊嚴肅穆。姚翔攝
□本報記者張建新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王冰珂
12月16日,記者來到位于寶豐縣的中原解放紀念館,進門便被“千里躍進逐鹿中原”八個大字吸引住了。
1948年2月,劉鄧大軍主力轉出大別山,在淮北休整。4月底,劉伯承、鄧小平率中原局和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部遷駐豫西寶豐縣,與陳(賡)謝(富治)兵團和華野陳(士榘)唐(亮)兵團會合,由劉鄧統一指揮,開展大機動作戰。
寶豐于1947年解放,人民政權迅速建立和鞏固。根據中央關于相對穩定指揮機關駐地,以利統一指揮中野和華野在中原協同作戰的意圖,1948年5月17日,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中原軍區機關移入寶豐縣周莊鎮的楊崗、余官營等地。5月26日,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軍區暨中原野戰軍司令部分別進駐縣城西北商酒務鎮的趙官營、北張莊村。
在寶豐期間,中原局和中原軍區召開了一系列會議,傳達黨中央十二月會議精神,研究部署中原軍區整黨整軍問題。在中共中央和中原局的領導下,部隊利用行軍和作戰間隙進行了整黨和新式整軍運動。在河南的中原、華東野戰軍各部以訴苦、三查(查階級、查工作、查斗志)、三整(整頓思想、整頓組織、整頓作風)為中心,對營以下干部進行普遍查整。中原局和中原軍區移入寶豐后,旅以上干部政治工作會議先后在寶豐楊崗、焦樓、柳林村召開。1948年5月23日,鄧小平在焦樓村壓鳳寺向與會干部作了關于政策問題的報告。
1948年6月17日至19日,中原軍區在駐地北張莊村召開了縣團以上干部會議,劉伯承、鄧小平、陳毅、鄧子恢、張際春、李達等出席,中原軍區機關和豫西二、五軍分區及直屬隊團以上干部共1000多人參加了會議,大大提高了中原地區干部的戰略思想水平和政策水平。
1948年7月28日至8月7日,中原局和中原軍區在寶豐縣城東街文廟召開了縣團級以上軍政干部會議,史稱“寶豐會議”。從此,中原部隊的整黨整軍轉入了以檢查團以上領導作風為重點的第三階段。會議決定,用兩個月時間深入地進行整黨整軍,以上級、同級、下級“三層亮”的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法,著重解決縱隊、旅、團三級領導作風問題,同時部隊中開展以政治為主軍事為輔的大整訓,以進一步提高全體指戰員的階級覺悟和戰術、技術水平。
除了召開過重要會議,中原局和中原軍區還在寶豐創建了中原大學、中原軍政大學、豫西行政干部學校,為新中國培養了大批干部和急需人才;成立了新華社中原總分社、中州農民銀行總行、中原新華書店等。同時,中共中央中原局還制定了《關于執行〈中央一九四八年土地改革工作和整黨工作指示〉的指示》(簡稱《六六指示》)《中原局減租減息綱領》《關于進一步恢復工商業的指示》《關于爭取、團結、改造知識分子的指示》等新區政策,并把寶豐作為新區政策的重點試驗縣,由鄧子恢、李雪峰指導、總結經驗。當時,太岳、太行和華北老解放區向豫陜鄂各戰場輸送的兵員、物資,均經寶豐中轉。
寶豐縣商酒務鎮北張莊村的一個大院內,幾間古樸的民房被打掃得干凈整潔,幾張八仙桌、幾把長凳,便是房間全部擺設。這里是中原軍區暨中原野戰軍司令部舊址,宛東、開封、睢杞、襄樊、鄭州等重要戰役就是在這里部署指揮。
1948年秋,中原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消滅國民黨正規軍20多萬人、地方武裝10萬余人,摧毀了國民黨在中原的防御體系,并建立行署以下各級人民政權,財經狀況大為好轉,為在淮海地區組織戰略決戰創造了良好條件。
1948年10月11日,中央軍委傳達了《關于淮海戰役的作戰方針》,并指示劉伯承、陳毅、鄧小平即速部署,攻擊鄭徐線牽制孫元良兵團。14日,劉、陳、鄧在北張莊村召集一、三、四、九縱隊領導人,研究部署鄭州戰役。21日晚,攻城部隊包圍鄭州。22日拂曉,國民黨鄭州守軍萬余人棄城北逃,中野九縱將其全殲于鄭州以北老鴉陳地區。
鄭州戰役告捷后,陳毅、鄧小平和劉伯承等領導人,先后赴淮海前線指揮作戰,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中原軍區機關亦于11月13日全部移出寶豐。
中共鄭州市委黨史研究室在會議室組織開展黨史業務專題培訓會。市委黨史研究室全體干部參加了培訓會。對于基層黨史干部做好黨史正...
學習了《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傳達學習了省委書記樓陽生在河南省省直事業單位重塑性改革部分新組建事業單位和企業集團集中揭牌儀式上的重要講話精神。
省委黨史研究室召開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追責問責案件以案促改專題民主生活會
特大暴雨災害追責問責案件以案促改專題民主生活會。班子成員按照會議主題和六個方面要求分別對照檢查。會議對做好以案促改。不斷提高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和應急處突的工作能力。
省委黨史研究室召開年度重點工作推進會。錨定工作目標、緊盯工作任務。機關黨建、黨史業務、疫情防控等各項工作扎實開展、有序推進、成效明顯。確保年度各項重點工作高質量開展。
廣大黨員主動向居住地所在社區報到。協助社區參與居住地疫情防控工作。為社區疫情防控工作貢獻了一份力量。號召廣大黨員把志愿服...